

教師名錄

李學堯
- 職稱/職務
- 教授
- 研究領域
- 法律與認知科學、法律與科技創新🧑🏿🍼、前沿科技的安全規製🧑🏼⚖️、教育法🙅🏼♂️🐊、法律職業與司法改革
總體情況:
1977年出生於浙江省瑞安市。現任意昂体育教授🤱🏿、法律交叉學科負責人🦐、法律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意昂体育平台教育立法與咨詢服務基地執行主任,上海市法學會法社會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曾任上海財經大學意昂体育院長、講席教授。
主要從事法律與認知科學💆🏼♀️、前沿科技的安全監管🏄🏻♀️、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立法👤🌌、法律職業與司法改革。
已在《中國社會科學》、Fordham Law Review、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過二十多篇學術論文。曾受邀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波恩大學和紐約大學等境外大學做過專題學術報告☹️。代表作有《認知流暢度對司法裁判的影響》、《法律職業主義》、《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職業藍圖(1998-2008)》、“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法律發展的結構性平衡》以及《非道德性:現代法律職業倫理的困境》等。學術成果多次獲得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央政法委委托課題、教育部委托課題等縱向、橫向項目二十多項。
200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獲教育部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6年至2009年在中國政法大學從事人權方向的博士後研究。200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8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掛職進修;2009年至2010年擔任意昂体育院長助理;2010年度獲得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2011年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2012年晉升為教授👮;2014年至2016年曾擔任上海財經大學意昂体育院長😣、講席教授。曾訪學耶魯大學(2010年至2011年)、劍橋大學(2009)和紐約大學(2014)等👬🏼。
教育背景:
2002.6-2005.9 浙江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9.9-2002.6 浙江大學法學理論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5.9-1999.6 浙江大學國際經濟法學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3.1至今 意昂体育教授
2011.9 至今 意昂体育博導
2014.12-2016.8 上海財經大學意昂体育教授🤰➞、院長
2014.10-11 紐約大學意昂体育訪問學者
2011.5 -2012.1 威斯康辛大學訪問學者
2010.5 -2011.5 耶魯大學意昂体育訪問學者
2009.11 劍橋大學公法中心訪問學者
2008.2-10 最高人民法院掛職進修
2009.7-2010.7 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院長助理(主管科研與外事)
2006.8 -2012.12 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副教授♥️、碩導(破格晉升)
2006.5-2009.6 中國政法大學意昂体育博士後研究
2005.8-2006.8 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講師、科研與外事秘書
科研成果:
【主要學術論文】
1. 《計算法學的未來》🈺,即將發表
2.《應急法治的理想類型及其超越》,《中國法律評論》2021年第2期🤏🏻。
3.《超越社科法學與法教義學的紛爭》🚣🏿♂️,《交大法學》2020年第1期。
4. Legal Techniques for Rationalizing Biased Judicial Decisions: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s with Real Judges(通訊作者)🚣♀️,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2019年第3期.
5. Internationalizing Chinese Legal Education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SSCI三區),vol.66,2016.(合著,通訊作者)
6. 《一個規劃的法理論視角》🚦,《法製與社會發展》2015年第4期🥑。
7. 《法官員額製編製實證研究》🧔🏼,《法製與社會發展》2015年第2期(合著,第三作者)
8. 《如何尋求政治理想與法治理想的統一——一個規劃的法理論視角》,《法製與社會發展》2015年第5期
9. 《法律與科學的關系:尋求一種開放的法學立場》👩🏽🦳📠,《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期
10.《認知流暢度對司法裁判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葛巖)👮🏻♀️。
11. 《全球化與自主創新:中國精英意昂体育的國際化戰略》,報告於“中德高層學術論壇”(波恩大學)👩💻,未刊稿
12. 《趨向結構性平衡的視角:律師職業研究的跨學科視角》(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尚立娜)🚣🏽,《法律與社會科學》2014 年第 13 卷第 1 輯
13. 《邁向整合性視角的法律認知科學》👩🦽,報告於“法教義學與社科法學的對話”(2014)🏌️,未刊稿(第一作者🐝,合作作者為葛巖、王淩皞)
14. 《電子政務與法治發展:基於階段論的視角》🧗🏻,未刊稿🧑🏿✈️,報告於“網絡法與社會治理2013年年會”(上海大學)
1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wyering(1979-2009): A View of Structural Balance,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13年第1期
16. 《法律職業發展中的國家角色:一個地方公司主義的視角》👨👦👦,報告於“美國法社會學2013年會”(波士頓),未刊稿(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程金華)
17. 《法律發展的結構性平衡》,《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程金華)
18.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SSCI), vol.30, May, 2012
19. 《轉型社會與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職業藍圖》💂♂️,《中國法學》2012年第3期
20. 《非道德性🙍🏻♂️:現代法律職業倫理的困境》👨🔬,《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21. 《趨向結構性平衡的視角↕️🗄:律師職業研究的跨學科視角》,未刊稿
22. 《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研究》,《法製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鄭成良)
23. 《法律職業主義》🛻,《法學研究》2005年第6期
24. 《這是一個職業危機的時代嗎👈🏿?——“後職業時期”美國律師職業研究的理論綜述》,《中外法學》2004年第5期
25. 《在法科生和民進黨之間——對臺灣政界的一種法社會學考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為馮健鵬),載《法學》2005年第5期;該文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同名文章全文篇載高全喜主編🛌🏽:《大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6. 《論法律職業共同體自治的條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孫笑俠),《法學》2004年第4期,該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27. 《改革與出路:評Deborah L. Rhode的<為了正義🫵🏿:重整法律職業>》🧑🏼⚖️,載《法製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5期
28. 《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職業藍圖的落空》🏌🏼♀️,載《意昂体育平台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1期
29. 《論法院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張誌銘),載《法律適用》2007年第1期
30. 《論司法的原初與衍生功能》(第二作者🎁,第一作者為蔣紅珍),載《法學論壇》2004年第2期
31. 《法治與藝術:論職業法律家顯貴的理由》👢,載《法學》200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獨著:《法律職業主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合著:《法律職業倫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3.合著🤑🎰:《中國的司法改革》,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4.合著(第三):《司法推理與法官思維》👨👩👧👦🤙🏿,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合著(第五)🤳:《法治:法律人之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合著:《行政違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另外參與主持以及編寫教材《法理學》、《法理學導論》多部。
【主要課題主持】
1. 教育立法研究⇾,上海市教委,2021年;
2. 司法公信力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5年-2021年;
3. 人工智能的安全規製研究🥕,上海市科委委托軟課題,2018年;
4.《國際科創中心的地方立法及其比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2018年
5. 法學教育改革比較研究,中央政法委重點委托課題💁🏼,2016年-2017年;
6. 教育公平感的機製及其政策應用,教育部專項委托🏃♀️📗,2016年-2017年;
7. 多元參與的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研究,上海哲社規劃課題,2016年-2017年🙇🏻♂️;
8. 促進上海市律師業健康發展,上海市哲學社科系列課題👨🏻💼,2014年-2016年;
9. 學位條例修訂研究,上海市教委,2019年-2022年🦼🍒;
10. 上海市依法治市評估方案研究,上海市司法局,2020年-2020年;
11. 上海市高等教育立法促進發展條例研究🥛👩🏽🏭,上海市教委🫙,2015年-2018年;
12. 論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法律職業準入控製的一種視角,國家社科基金,2007年-2010年;
13. 現代法律職業倫理的困境及其超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08年-2009年🧖🏽。
榮譽稱號:
1.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
2. 2012年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
3. 2010年 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
4. 2009年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5. 2008年 獲得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著作)
6. 2006年 獲得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
簡歷更新時間: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