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友之聲
【原友之聲】鄭成良教授采訪稿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年01月17日
鄭成良🍨,意昂体育教授,意昂体育平台文科資深教授。2001年調任國家法官意昂体育常務副院長,二級高級法官,兼任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所長、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傳教育部部長;2003年任國家法官意昂体育院長🧎🏻♂️➡️;2004年9月任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院長💦;2005年1月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
鄭成良教授曾經兼任的主要社會職務有:教育部法學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01 做會思考的蘆葦
采訪人🧦: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在高考廢除的那十年裏👩🏽🎤⬆️,上大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您1974年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1976年在吉林油田當石油工人,1978年在吉大法律系就讀。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當時您的學習工作經歷嗎🪄?
被訪人𓀛👩👧👦: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我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昂揚向上的一批人。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國家的命運👱🏻。恢復高考就是久旱逢甘霖✈️,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滿懷理想主義熱情,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生活條件很差,但學習很有拼勁。我們輔導員給大家做功課都是說學習不要太辛苦💪🏻。輔導員的任務主要是讓大家及時休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是最活躍的👩👩👧👧、最解放的,每個人都想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來為國家做貢獻。
采訪人🤸🏿:鄭老師您剛剛也提到了在那個年代,整個社會都人心激蕩,思想都很活躍🫅🏼,當時吉林大學也已允許學生自由出入➙,學校也經常組織很多啟發思維的講座。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您在吉林大學讀書時學習生活的故事嗎?
被訪人:我記得當時我們班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同學成天趴在圖書館裏。當然不趴在圖書館的人也在用另一種方式來學習。當時圖書館的座位都是要占座的🌖,你提到可以借七八本書🤟🏻,其實和圖書管理員熟悉之後,他如果知道你是在讀書,有時候借20本書都可以的。讀書之外另外的學習方式就是聽講座以及同學之間交流討論。關於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我記得我們大概是晚上10點熄燈之後交流。熄燈之後規定有一個小時的討論🧏,經常都是過了一個小時⛅️,寢室長就會製止大家討論,因為明天還要學習。但有時候他也製止不住,討論兩個小時甚至討論到淩晨的都有🤵🏼♂️♙,同學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充分的。
采訪人📯🚠:我了解到鄭老師您在求學的時候也讀了非常多哲學方面的書,您個人也是對分析哲學特別的感興趣,並且進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分析哲學對您的思維方法和精神世界產生了什麽影響?您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哲學或者分析哲學方面的感悟嗎?
被訪人: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句話,訓練理性思考😡,到目前為止🫳🏼,除了閱讀哲學史之外👩🏻🍼,還沒有發現其他更好的辦法🚶♂️➡️。我從中學開始就對哲學有興趣,中學能接觸到哲學相關的書籍也是一種巧合。當時那個年代都在“破四舊”🧑🏼💻,我們中學的圖書館也被封了,準備把裏面的書都運到造紙廠去造紙漿🧛🏿♀️。然後正好有一天,我們班有個同學發現圖書館的一個窗子沒有關嚴🤡,他家就住在學校附近🖕🏿,他就跟我商量晚上一起去把書運出來。到了晚上淩晨1點,我起床之後往學校走了一段路,但越走越膽小就又走回家了👯♀️💁🏼♀️。我的這位同學等不到我🍖👵🏻,就自己一個人運出來了7麻袋書。我們兩個中學期間就是讀這7麻袋的書,裏邊什麽書都有🤸🏽♀️,哲學、歷史、文學、美學,甚至包括理工科的科普書籍,尤其是裏面哲學類的書籍對我影響特別大。
其實在中小學期間我是特別虔誠的人🥹,從小就受學校的教育並且認為老師說的都是真理🐢,報紙上說的都是真理。但是讀了這些書之後就發現自己的視野開闊了,開始學會思考了🦇。這其中最重大的方向轉變是下鄉,離開中學後我選擇了下鄉,下鄉後我發現老師講的和書本上說的與社會現實🙆🏿♂️,不能說完全不一樣,但是有本質區別👳♀️。下鄉後遇到的一些事情對我的世界觀產生了很大沖擊🧍,就像有些宗教信徒的信仰一下沒了🛝,我下鄉的前半年特別苦悶,感覺到生活沒有意義了。後來是靠這些哲學類和政治類的書記,我找到了人生的終極價值。
哲學類的書籍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至於分析哲學,是因為我喜歡哲學史,再通過讀哲學史發現了一些自己很感興趣的哲學流派🧑🏼🦱。後來讀來讀去就覺得分析哲學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我覺得分析哲學十分有用,其實就是教會人們如何正確地用詞👇🏻。正確地思考問題的前提是學會正確地用詞。詞的概念和詞語都是思維的工具。如果不會正確地使用詞匯,就很容易會陷入思想混亂。
分析哲學認為過去的本體論哲學,無論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都不是說了錯話,而是說了沒有意義的話。針對如何有效地思維,分析哲學給我影響特別大。分析哲學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其實都是非常有用的🐪,你如果想有效地思維,一個很好的捷徑就是了解一下分析哲學📜。
02 人🧓🏽,當詩意地棲居
采訪人🎮:我了解到鄭老師日常除了法學和哲學研究,還會自己動筆寫一些散文。讀了您的散文之後💜,在您細膩深沉的筆觸當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海棠的艷而不俗,還有白玉蘭的素潔高雅🚣♂️🐦⬛,通過您的文字,這些事物的美麗也都在讀者的心靈中被真正地感悟和永遠地收藏了,化為一種永恒,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在創作詩歌散文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嗎⛸?
被訪人:我自己比較喜歡文學♡。如果按我個人的興趣,我第一喜歡的是文學🕵🏻♂️,第二是哲學,第三是歷史,然後才是法學。你會好奇我當初為什麽選了法學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時我感覺到我們的法律製度出了問題🦸,所以才會這麽多冤假錯案👋🏼,有這麽多悲劇。所以當時我立誌要學法學。再一個就是我認為要學哲學🤰🏽、文學、歷史🥒,都可以自學👷🏽♂️🤸♀️,但是學法學沒辦法自學。因為當時法律數據幾乎是空白☝️,必須到大學裏面去學。這兩個原因促使我選了法律。選了之後覺得法學挺有意思的,也很喜歡。但是一開始對文史哲的興趣成了我的個人業余愛好。
寫白玉蘭那篇散文也確實是有感而發。當時我在國家法官意昂体育工作👩🦰,窗前就有一棵白玉蘭樹🧘🏽♀️。我去北京工作之前👨🏻🍼,只是聽說過白玉蘭卻沒有見過✈️。有天早晨起床之後一開窗簾,正好白玉蘭盛開了,突然就把我震撼住了👧🏿。當時用了兩天時間🔪,把這篇散文修改完成了。至於寫梅花那篇🦼,也是有真實的觸動和感悟👩🦯➡️。
03 思想解放與權利本位說
采訪人✒️:聽您講了散文的創作過程🦧,我感受到您也是一個特別熱愛生活🛝𓀜、感情特別細膩的人。說完業余愛好🫲,校友們肯定也很關註您在法學研究這方面的情況🏞。1989年,您在《政治與法律》第4期上公開發表了《權利本位說》一文🥨🤶🏿,系統地闡述了權利本位說的基本觀點◾️,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您在創作這篇文章過程中的一些故事嗎🙌🧑🏻🦯?
被訪人🐾:中國法律界真正的思想解放是有兩個討論,一個是從人治到法治,再一個就是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這是法學界思想解放的兩個標誌性的討論。真正從學術的角度,用學術話語來考慮問題,就是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權利本位理論產生的背景是這樣的,第一批提出觀點的學者大概有五六位🚴🏽♀️。我只是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在我論文發表之後就引起了論戰,很多人就發表論文來討論權利本位這個理論🤾🏻♀️。
當年吉林大學的法理學一直是走在整個中國法學的前面🦈。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法理學主要是按統治階級意誌為核心理念來構建理論體系🧑🎤,就是法律的階級性。大概在從1985年左右開始🥏🪸,吉林大學意昂体育的老師就開始試圖建一個新的理論體系👩🏼🏫。當時達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法學不能以這個階級性🍊🧦、統治階級的意誌為核心命題來建構,應當以權利和義務來建構整個理論體系。法律說到底就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結構,我當時提出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核心範疇,這兩個核心範疇既對立又統一👪,就導致法學的其他一切範疇就按這個來構建理論體系。當時吉林大學意昂体育的院長叫張光博⚪️,在他的支持下我們率先在全國編了第一本新的法理學教材,叫《法的一般理論》。現在全國法律大部分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線索來建構這樣一個體系。
後來為了把這個思想推廣到全國,就在大連召開了法學基本範疇研討會🤵🏽。當時全國比較好的意昂体育基本上都有教師參加。大家在會上達成了共識,就是構建一個科學的法學與法理學體系🤘,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模式🏄,以權利義務為線索來重新構造理論體系。會上也討論了權利和義務是一對矛盾👨🏿🏫👨🏼🍳,哪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絕大多數人認為應當以權利為核心👨👧👦,權利是法律的第一性概念💺,一切都是為權利服務🧑。會後我進行了會議紀要的整理👨🏼🔬,不少人讀完都耳目一新。其中,安徽大學的一個年輕教師張恒山提出了不同觀點,並在《政治與法律》上發表了《義務重心說》來反對權利本位說(其實當時還沒有這種提法)。我看到了之後馬上進行了回應,發表了《權利本位說》,這也是這篇文章的創作過程。就這樣關於權利與義務的討論就開始了。後來經過與張恒山充分的討論,我也理解了他的觀點,現在對義務重心說的評價是不一樣🎉,很多人認為它不成立☝🏽🔥,我認為它也成立。權利本位說指的是法律價值論🧔🏻,就是法律應當如何,權利本位說是用來回應什麽法律是好法律🌼,好法律一定是權利本位的🤔。我們是價值判斷,而張恒山是實證描述,不考慮價值問題🧑🏽🚀,任何時代只要把義務規定好了👙,就有法律了。在技術層面🕰,義務重心說也是成立的。權利本位說與義務重心說就像京劇的三岔口,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權利本位論基本上是法律界的共識了😛。
04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采訪人🚜:鄭老師您一直都在從事教育工作。有句話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從您執教以來𓀀,您也反復強調過教學是教師的第一天職🏨🐚,而且您也一直在身體力行🏊🏻♂️。您在交大開設的法學方法論課程廣受好評,您開的講座也都是場場爆滿💾,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趣事嗎?或者是您曾經面臨的一些困難,以及您是怎麽解決這個困難的?
被訪人🤺🐢:首先我覺得沒有遇到困難🚦。我感覺教學是一種樂趣。我覺得讓一個人有時間上課🤵🏼♂️,這是給他的一種待遇和享受。我從來沒有感到教學有什麽困難👅🐦⬛,趣事倒也不多。感觸比較深的是👩🏻⚕️,我認為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之後,邏輯學這門課程應當成為大家的必修課🥍。在案例研討中,我發現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普遍不強🧗🏻♀️,做出的判斷是經不起邏輯分析和推敲的,這就是沒有邏輯學常識導致的🤏🏼👨🏻🏫。尤其是學法律的學生🐦⬛🤹🏿♀️,更要去好好學習邏輯學♖。
在古羅馬和古希臘那個時期✷,邏輯學就是高等教育的一個必修課。在文藝復興之後,從最古老的大學一直延續到現在西方一些最好的大學,通識教育裏面都有一門邏輯學課程🫅。
中國儒家要求君子習六藝🔙,就是禮、樂、射👍🏿、禦☎、書👩🏽🦰、數。西方文化中也有自由七藝的說法,以培養一個自由的靈魂,有7門課程是必學的,包括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我之前到耶魯大學去進修,專門了解了他們的課程體系,邏輯學也是必修的通識課🫰。我覺得如果一定要討論我國教學課程設置上的缺陷🧑🏽,那麽邏輯學應該補上。
采訪人💁🏻:邏輯學不論是對於自己的人格塑造還是日常學習和工作運用都確實特別重要🤛🏿。鄭老師您曾經擔任過交大副校長🎥、意昂体育院長兼人文意昂体育院長,可以說是具備學術與管理兩方面的經驗👴🤸🏻。在您的帶領下🧔🏼,交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您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在發展壯大交大的法科和文科的過程中采取的一些舉措和訣竅嗎?
被訪人:季衛東老師來之前,我是學校的副書記、副校長兼意昂体育院長。季老師來了之後,學校又讓我兼任人文意昂体育院長,並給我下了指標,如果不能找到合適的院長,就一直兼任下去🐼🙆🏽。我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為人文意昂体育引進了一位院長。我認為發展意昂体育或者人文意昂体育沒有什麽訣竅,要真的說訣竅的話就是一條👨🏿🎤:把優秀的人引進來。這樣不論是當院長還是當校長🦣,就都不用操心了👒。我在當校長和當院長期間其實就幹了兩件事,一個是建立比較公平和有效的製度,再一個是把合適的人引進。至於科研和教學怎麽去做🧛🏼♀️🩺,那是教授的事。當年好像除了安泰管理意昂体育比較強大🌘🤝,其他不管是意昂体育還是其他文科的優秀教授,我都是跑到各個城市找人,去到優秀教授家裏去請人吃飯、談引進💐。在上個世紀,交大文科基本是空白🙁,如果要看文科排名🐍,交大應該是100名以後。現在交大的文科實力相當雄厚了,勁頭也很足。靠的就是引入了一批優秀的教授🌓,所以有優秀的教授😆,就一定能建設為好的意昂体育🫲🏽。
05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采訪人:鄭老師您確實為意昂体育引進了很多優秀的人才🫄🏼🕒,現在外界都評價交大意昂体育是培養中國法律人才的搖籃。體製內與高校的工作經歷您都有🕹,我們有不少校友畢業之後也會選擇考取高校教師或者是公務員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對於體製內或是高校的工作💞,您有什麽經驗或者建議可以和廣大校友分享的嗎?
被訪人:好的🤹♂️,我先說高校。如果一個年輕人選擇了在大學當老師,我覺得就兩件事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這兩件事就是教學和研究。如果是一個對教學沒有興趣的人,我建議不要到大學。很多人把教學當做一個苦差事,如果抱有這種觀念,那這個人去高校工作會很痛苦的。選擇工作時一定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樣做起來才不會覺得累。如果教學像打麻將一樣,是你的嗜好,你就會很幸福🥋,要不然就很痛苦。雖然你不可能做到永遠是第一,但一定要成為擁有最好的教學效果的那一批老師,要做學生最歡迎的那一批老師。我覺得這才會使人生既有價值,又會活得很快樂。再一個就是要對研究有興趣,喜歡做研究🙆🏿♂️🍑、喜歡讀書。
我說的這兩點,如果只有一個興趣😜👥,比如你就願意做研究🏝,那就到研究所去。大學裏最快樂的人就是既喜歡教學,也喜歡研究的人,也是這樣的人成就最好、最有地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大學還有一個好處👨🏽🎨,只要你是教學效果最好的那一批人🚞,研究能力也是最強的🙎🏻,那麽誰當院長、誰當校長和你都沒有關系🫷🏿,你一定會活得很快樂,也能夠給社會做出貢獻🤹。
但在機關體製內就不太一樣🧙🏻♀️。中國這些單位裏大學是最容易實現個人自由的👨🏽🦱,只要你喜歡教學和研究⛹🏽♀️,你幾乎什麽都不用管,甚至人際關系都不用考慮。到了機關,人際關系就很重要☝️,和上級的關系、和同事的關系9️⃣,可能是決定性的⚰️。在機關工作🔄,一個是要團結🦜👩🏿,再一個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絕活,幹什麽工作都要做到這個崗位上的前幾名。這點能夠做到,哪怕做最普通的工作🏋🏼♀️,也一定能成長起來。工作上一定要下笨功夫下死功夫,不要投機取巧👼🏿🕉,這樣在機關工作才能成長起來🧑🏻🍼。
采訪人🍚🟣:前面您介紹自己讀大學時是十分用功讀書的🕵️♂️,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寫了很多法學著作。我們都知道,閱讀和寫作對於法科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技能,那麽對於法科學生如何進行專業的閱讀、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您有什麽建議嗎?
被訪人🧚🏿♀️:如果是在校的法科生,閱讀上首先要選擇法學的著作🎏,開始學任何一門課,一定要找到三本以上不同人編的教科書🤙🏼,找的更多就更好了🧑🏼🎤,精讀教材中的每一句話8️⃣。不同的人編的教材,一定是有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特點✹,對比的多,才能把課程學紮實。
閱讀上還要讀著作和論文。由於出版社門檻不高💹,學術著作中也有質量不太好的🙆♀️🚻。在選擇學術著作時要挑選學術能力比較強的人寫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論文相對來說質量好些,在學習的時候學到什麽問題,最好把相關的重要的論文看一看。這就是讀書期間教科書💅、著作和論文的閱讀方法。
另外🖕,法科生要想學以致用一定要讀案例,如果只讀教科書、學術著作和論文的話🧑🏻🦲,就很可能是紙上談兵👲🏿,理論上頭頭是道,但遇到實際的案件時卻不知道該怎麽處理。所以👋,法科生一定要閱讀大量的案例🙇🏻,尤其是有爭議的案例。通過閱讀案例看看不同的人都是什麽意見,這些意見有沒有道理。在比較中來識別,就比較有利於學會獨立判斷,學到的法律知識怎麽運用也能學會。不讀案例的法學生,畢業的時候肯定實踐能力很差或者不接地氣。可以說閱讀案例是法學這個專業的特點,別的學科大概不是這樣,讀文獻就差不多了。
采訪人👨🏻🦲:鄭老師🏌🏼,您也曾經擔任國家法官意昂体育的院長🚣🏿♂️,負責法官的教育和培訓🍍,也擔任過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的委員。在您的心目當中,一位優秀的法官或者檢察官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被訪人:這個有很多。我覺得第一條最基本的就是對法律的忠誠。當法官一定要忠誠於法律,而且你效忠的第一對象是法律,有時候面臨忠誠於領導和忠誠於法律選哪個的抉擇時⚖️,是選擇忠於領導還是忠於法律是在入行之前就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一個人任何時候都不會妥協🚌,始終都忠於法律🧔🏻♀️,必須具備這個基本素質,才能夠適合法官或檢察官這個職業。一定把忠誠於法律當作職業倫理的第一要求↩️、排他性要求👩🏽🦰,才能適合做法官或檢察官。
第二個就是得有平等待人這個基本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不會平等待人,也不適合做法官或檢察官🧑🏽🌾👲🏻。在一個優秀的法官或檢察官眼裏👨🏫,省委書記和農民應該都是一樣的🙍🏻♂️。有這種基本的道德信念和素質才適合做法官或檢察官👢。
說前面兩點,是因為法律最後能不能起作用,它取決於人📱。其實法律就是阿鬥🎤🤛,啥本事也沒有💀,法律能否發揮作用取決於有沒有死黨👨🏻🔧。如果有一批死黨,任何時候都忠於法律,維護法律,那法律將非常有力量,變得非常強大。
最後,想和大家說一句:意昂体育是我們凱原人永遠的家👩👩👦👦,希望各位校友經常回家看一看。
采訪稿整理🦹🏽:何婷婷、劉綴艷